科技赋能:解锁文博场馆沉浸式新体验

群众在市科技馆观看机器人舞蹈。

小朋友在市科技馆体验烟圈的形成。

AR眼镜带来全新的视觉体验。

机器人“小渡”正在进行解说。

孩子们兴奋地摆着各种姿势,被互动屏幕捕捉定格。

《咸阳古渡几千年》裸眼3D沉浸式体验空间吸引游客参观。

互动游戏吸引游客驻足。

咸阳博物院(文庙馆)内多元化的展陈形式。
本报记者 谢祯 何城城 摄影报道
当千年文物遇见数字全息,当科学实验融入互动游戏,我市各文博场馆正以科技之力重塑文化体验。积极引入先进数字化设备,创新展览展示方式,让游客通过视、听、触等多重体验,在探索历史的同时,感受现代科技与古老文化的结合。
走进咸阳博物院(古渡遗址馆),映入眼帘的是左侧通道中的渭河渡口水景幻影成像,脚下莺飞草长,鱼戏红莲,步入式沉浸体验,代入感极强。行至展厅,机器人“小渡”正穿梭在展厅内,用清晰响亮的语音进行解说,可爱的外形、专业的讲解,吸引了众多游客。《咸阳古渡几千年》裸眼3D沉浸式体验,采用4面超高分辨率LED屏合围打造,创造沉浸式立体三维视听体验空间,打破时间与空间的界限,那些“遥远”的场景通过科技手段的再现,让人仿佛身临其境,一览古渡几千年的历史变迁。
踏入旬邑县博物馆,一场跨越时空的奇幻之旅即刻启程。戴上AR眼镜,虚拟的古生物生存环境,让游客“穿越”到特定的历史时期,逼真的史前丛林、大象的叫声,古生物的生活场景仿佛可触可感;一旁的互动屏幕成为孩子们的热门聚集地,多人协作的化石拼图游戏里,指尖滑动间远古生命重现生机,欢声笑语在博物馆里此起彼伏;全息投影区,文物如同被赋予生命般悬浮空中,无需任何设备,抬眼便能看见历史以立体的姿态鲜活呈现,仿佛伸手就能触摸到千年前的温度。
进入咸阳市科学技术馆,三维滚环装置吸引了众多孩子驻足,随着设备启动,孩子们仿佛置身浩瀚宇宙,感受离心力与空间变化带来的刺激。最热闹的当属机器人舞蹈表演,灵动的舞姿与前沿科技的完美融合,为观众带来极具未来感的视觉体验,引得现场观众阵阵欢呼。
科技赋能让历史“活”起来、让科学“趣”起来。在科技的“加持”下,咸阳博物院将沉寂千年的“宝贝”栩栩如生地呈现在人们眼前,市科学技术馆让知识变得可感知、可参与,市民们迎来了一个更具未来感的科普与文化空间,真正赋能群众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