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童:用爱做教育 用心做老师
本报记者 周思文
“李老师,我们好想你!”4月7日清晨,咸阳二一O学校六年级教室传来此起彼伏的欢呼。当英语教师李欣童拄着拐杖缓缓走进教室时,班级瞬间安静,随后爆发出热烈的欢迎声。看着孩子们亮晶晶的眼睛,李欣童眼眶瞬间湿润了,这份双向奔赴的温暖,正是她坚持带伤授课的答案。
不久前,李欣童的脚意外骨折,医生再三叮嘱卧床休养。但想到毕业班学生即将面临升学关键期,她仅休息了短暂时间,便拄着拐杖重返讲台。
课间,李欣童的身边总围满询问伤情的学生,要帮忙添水;课堂上,孩子们比以往更加专注,生怕辜负了老师的这份坚持。有次上课前,一位学生悄悄在李欣童的讲台上放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李老师,您辛苦了,希望您快点好起来。” ……这些来自学生们质朴而真挚的关心,让李欣童深受感动。她说:“那一刻,我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了,是孩子们的爱给了我力量。”
“其实,班级里最容易被忽略的不是学习不好的差生,而是一些成绩处于中等还从不主动举手的学生。”2022年,李欣童初登讲台时,她就敏锐察觉到中等生群体的困境。班上,性格内向、英语基础薄弱的小雨总是低着头,从不主动回答问题。经过默默观察,她发现小雨的英语书写尤为漂亮、工整。于是,每次小雨的英语作业,李欣童都会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并给予真诚的赞美。渐渐地,小雨眼中有了光彩,开始主动参与课堂互动。
在李欣童眼中,每个孩子都是一颗独特的星星,都有着属于自己的闪光点。面对学习上暂时落后的学生,她从不放弃,总是利用课间休息时间,耐心询问学习情况,鼓励他们从最基础的知识学起。她深知,建立自信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关键,因此,只要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便会及时给予表扬。李欣童说:“只要用心去发现,就能找到打开他们心灵之门的钥匙。”
在李欣童的课堂,英语学习永远充满惊喜:
讲解“食物”词汇时,教室变身“美食小厨房”,学生用英语介绍亲手带来的美食;
学习“旅游”主题,“英语小导游”带着同学们“云游”各地;
为破解学生基础差异难题,她创新设计“刺激性抽签点名”,让课堂充满悬念,让听写不过关的学生在模仿配音、歌曲演唱中重拾兴趣……
这些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让原本抵触英语学习的学生也渐渐沉浸其中。
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李欣童从未停止探索的脚步。她每周都会走进经验丰富的教师课堂,认真记录每一个教学细节,课后与指导教师深入探讨教学方法。同时,她积极参与线上线下的各类培训,系统学习“任务驱动教学法”“项目式学习”等先进理念,并将其融入自己的教学实践。
为了探索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李欣童尝试了“分层教学”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法。她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将班级分为6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都有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任务发布后,基础好的学生负责梳理知识点、解答组员疑问,李欣童则重点关注基础薄弱学生的学习情况。这种模式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增强了团队协作意识。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陶行知先生的这句话,化作了李欣童日常的实践。从初登讲台时的青涩到如今的游刃有余,李欣童用爱心、耐心与智慧,为学生们打开通往知识宝库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