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金泉:奋战在0.5mm战场上的“微创特工队”队长
朱金玲 薛瑞卿
去年年末,一项被誉为介入手术“天花板”的技术——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手术在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血管介入科主任蒋金泉的手中顺利完成。对于患者来说,手术止住大出血的同时在肝静脉与门静脉之间架起直径仅5毫米的“生命之桥”,可以造福更多患者。
不到半年时间,已经又有十几名患者因此项技术获益,凭借心血管外科专业的深厚造诣和丰富临床经验,蒋金泉带领血管介入科完成从无到有的转变,依然走在从有到优的“创业”路上。
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本科毕业后,蒋金泉攻读了心胸外科硕士。毕业后,成为了一名急诊科医生。“一次老乡聚会,认识了同为湖南籍的老乡贺洪德教授,受贺教授启发,我转攻血管介入方向。”蒋金泉说。还在西京医院时,他一天甚至要做十几台手术,在这种高强度的实战中,练就了他扎实的专业功底和精湛的医术技巧。后来他又考取西安交通大学在职医学博士,师从陕西省医学传播学会介入医学专委会主任委员罗中华教授,在唐都医院介入手术中心学习血管介入技术。这可以说是他医学事业上一次重要的选择。
而第二次选择就是来到咸阳,加入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由他牵头成立血管介入科。团队成员包括7名医生和10名护士,拥有15张床位。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科室里,蒋金泉发挥“吃苦耐劳精神,只要有需要,不管多晚,他都能迅速来到医院,迅速进入状态解决问题,凭借着精准的手术,他一步步赢得了患者的信任。尽管有时遇到各类穿刺挑战,让这位铅衣战士的额角已沁满汗珠。但深夜“上战场”,已成为几个月以来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血管介入科主任蒋金泉的日常。
在介入治疗的方寸战场上,2毫米的穿刺孔如同生命通道的钥匙。近日,88岁高龄、有多种基础疾病的老人在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介入治疗科重获新生——因下肢动脉硬化导致足部发黑的他,在蒋金泉主任团队6小时的精细手术下,血栓被彻底清除,原本面临截肢的右腿奇迹般恢复血运。
蒋金泉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下肢动脉如同被水泥堵塞的管道,血栓从股动脉蔓延至足背动脉。”在无导丝引导的“盲穿”操作中,他凭借对血管立体走行的精确推演,仅用2毫米穿刺口便建立起直达病灶的“生命隧道”,做为一名医生,治病救人是医生的责任,其会一如既往地帮助更多病人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