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 强化高质量发展硬支撑

已建成投入使用的咸阳经开区秦创原临空智港项目。

年产2万吨电子级环氧树脂新材料项目生产车间。

礼泉县秦帝鲜集食品生产项目设备安装调试中。

陕西瀚越装备制造有限公司工人在车间忙生产。

秦创原西部(咸阳)科技创业湾科研工坊项目。

高新LIVE项目建设现场。

秦都区职业教育中心新校区建设项目。

中国西部AI创新港。
本报记者 杨宇晗 何城城 周季 王晓田 谢祯 实习记者 李赟 摄影报道
万物竞发向春来,项目建设正当时。我市各个项目建设现场,处处洋溢着奋斗、实干的浓厚氛围,重点项目的“进度条”持续刷新,为确保全年重点项目建设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和全市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围绕重点项目建设工作,聚焦西安—咸阳一体化、秦创原先行区建设、现代化“西部名市丝路名都”等重大战略,谋划储备了一批含金量大、含新量高、含绿量足的高质量项目。优化“五晒五比五提升”行动方案,健全全市重点项目观摩、“一对一”调度会等机制,按月调度,加强偏离度管理。对新建重点项目逐项目列出开工计划、手续事项清单和服务问效工作台账,按照“成熟一批、开工一批”的原则,组织重点项目开工活动。全面落实重点项目分层级分领域包联机制,按照全覆盖的原则,由32名市级领导帮联64个重点项目,187名县级领导帮联292个重点项目。市发改委对市级重点项目、政策性项目、市本级政府投资项目前期手续办理情况建立台账,对需协调解决问题的重点项目,及时与省市保障部门协调沟通,确保项目建设稳步推进。
截至3月底,全市开工项目481个,总投资543.4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85.73亿元。其中省市级重点项目98个,总投资388.51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74.73亿元;县级重点项目383个,总投资154.9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11亿元。
一年之计在于春。重点项目建设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和硬支撑,我市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高位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抓开工、抓推进、抓保障、抓入库,全力推动项目建设提速增效,不断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