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

2025年04月14日 字数:1474 浏览数:

○ 郭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科技自主创新和人才自主培养良性互动,教育要进一步发挥先导性、基础性支撑作用。新时代新征程,必须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对教育、科技、人才的迫切需求,强化教育支撑作用,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做到三者有机结合、协同推进。

创新决胜未来,改革关乎国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教育作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教育现代化步伐,是我国走向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必由之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紧扣教育、科技、人才三大领域一体改革,向改革要活力要动力,让一切创新源泉充分涌流,加快形成面向未来的创新型经济结构和发展模式。教育领域改革突出教育的先导性功能,科技领域改革突出科技的战略性地位,人才领域改革突出人才的根本性作用,不断从体制机制上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围绕科技、人才、标准、规则等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说到底当今世界的竞争是人才竞争、教育竞争。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从中国高超音速巨型喷气式飞机原型机试飞成功,到“四川舰”横空出世,再到国产人工智能大模型异军突起,我国近年来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的成果离不开新兴领域创新人才的培养。实践证明,谁拥有了一流创新人才、拥有了一流科学家,谁就能在科技创新中占据优势。培养人才是教育的基本职能,而能否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是衡量人才培养成效的重要标准。处理好这一重大关系,就要完善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配机制,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

教育、科技、人才三者之间,教育处于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只有做好教育工作,才能源源不断自主培养科技人才,发挥教育助力中国式现代化重要作用。高质量的教育体系能够为科技的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并通过教育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没有好的教育,人才培养就无从谈起。‌科技是推动教育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工具‌,科技的进步不仅能够改善教育手段和方法,提高教育效率,还能通过科技手段更好地发现和培养人才。‌人才是教育和科技创新的核心力量,人才不仅促进教育事业的改进与发展,还推动科技创新。没有人才,教育和科技的发展都无从谈起。人才是推动科技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时也是教育培养的目标和结果。教育培养人才,人才驱动创新,创新反哺教育。这种良性循环提升了国家创新体系的整体效能,为全面激发创新活力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和保障‌。

近年来,我国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但同时也面临错综复杂的矛盾和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新时代背景下,构建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必须增强问题意识、强化问题导向,需要瞄着问题去、追着问题走,不断破除制约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观念桎梏、体制机制弊端、利益固化藩篱,不断改进关键性薄弱环节。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做好教育、科技、人才工作的关键一年,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全面提高我国自主选拔人才质量,必须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三者相互联系、相互支撑,深化联动改革,推动教育、科技、人才的一体化发展,共同促进教育科技人才事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夯实基础,注入源源不竭的动力。(作者单位:中共咸阳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