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平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2025年04月13日 字数:814 浏览数:

本报讯(宋佳)近年来,兴平市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优质粮食工程为抓手,聚焦“提单产、扩产能”,聚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大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良制集成推广力度,全面提升耕地质量与产能。

合理规划,系统重构农田发展路径。严格按照《陕西省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实施方案(2023-2035年)》系统化、科学化规划高标准农田建设布局,确保“集中连片”。同时,着力推进粮食生产产业链全要素聚集、全环节提升、全产业融合,逐步实现面积、总产、单产“三增”良好态势。目前,已在3个镇19个村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3万亩,总投资4500万元。

夯实基建,优化升级基础配套设施。以提高耕地地力0.5个等级以上为目标,通过实施土地平整、田间道路建设、排水灌溉等工程,持续优化农田生产条件,全方位补齐耕地质量短板,助推高标准农田建设。截至目前,增施生物有机肥3万亩;铺设低压输水暗管6550米;配套管灌7490亩;衬砌D40渠道40848米、D60渠道3614米;新建C25混凝土道路29257米;修复机电井21眼。

技术革新,科技助力粮田稳产增收。强化农业新技术、新模式应用,示范推广应用小麦宽幅沟播、玉米“5335”宽窄行增密、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多项技术,协同使用自走式喷杆喷雾机、自走式镇压机、自走式植保机等大型现代化农具,通过统一品种、统一配方施肥、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病虫害绿色防控、统一机械化耕作“五统一”管理措施,实现精准、高效、智能管理,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建后管护,全面提升农田建设质效。坚持“建一块成一块”目标导向,健全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管护体系,建立多部门协同联动排查机制,融合农业农村局、财政局、发改局、自然资源局、水利局等多方力量,对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质量进行排查,建立问题清单和整改台账。遵循“谁受益、谁管护,谁使用、谁管护”原则,充分发挥“田长制”服务作用,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户等直接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管护,确保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长久发挥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