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相照 “胰”路同行

——市中心医院肝胆外科跨越式发展之路记述

2023年11月21日 字数:1471 浏览数:

孙丹 本报记者 刘亚茹

今年,市中心医院肝胆外科正式获批省级临床重点专科,标志着学科在建设发展、人才培养、临床技术和服务能力等方面再次迈上新台阶。

市中心医院肝胆外科成立于1991年,是我市第一个由普通外科分支出来的肝胆胰脾专科。三十二年披荆斩棘,学科事业发展从举步维艰到高歌猛进,再到如今多项技术遥遥领先,傲人的成就承载着几代肝胆外科人数十载的芳华,正是他们的倾情付出,推动了肝胆外科从“稚嫩”到“成熟”的蜕变。

2002年,市中心医院肝胆外科完成了全国地市级第一例肝移植手术,被确定为陕西省特色专科;2016年肝胆外科被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确定为“一带一路‘友谊’消化内镜直通车万里行”咸阳基地;2018年肝胆外科被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评为咸阳市肝胆胰脾质量控制中心。在临床科研方面,肝胆外科多项腹腔镜技术及内镜微创技术填补了省市空白。在医疗设施方面,配备有wolf腹腔镜、stryker腹腔镜等先进设备以及达·芬奇机器人设备。先进完善的医疗设施支撑,带动了学科综合服务能力的提升,让咸阳及周边地区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近年来,肝胆外科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临床重点专科建设为契机,按照“临床学科精细化、专业人员名医化、医疗技术品牌化”的规划分为了肝胆外一科、肝胆外二科两个科室,在不同维度上实现突破,屡获佳绩。

肝胆外一科作为ERCP诊疗中心,其ERCP手术、腹腔镜下高难度手术如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半肝切除手术等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科室获批陕西省优势学科、咸阳市复杂肝胆胰疾病微创及细胞免疫治疗技术创新团队、咸阳市ERCP诊疗中心等多项殊荣。2023年,学科团队又率先使用达·芬奇机器人为一名胰腺癌患者实施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也由此开启了机器人微创手术领域的实践和探索。

肝胆外二科同为区域肝胆胰疾病治疗的典范标杆专科,科主任马富平带领团队于2008年成功开展了全省首例腔镜下无斑痕甲状腺手术;2010年起开展的肥胖和代谢性疾病减重手术;2012年马富平作为陕西省委组织部第九批西部之光访问学者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学习,在肝胆外科疑难危重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62岁的李某患有胆管结石并引发胆道感染,反复发烧,同时还患有冠心病、糖尿病等多种慢性病,在多家医院就诊均因手术风险太大建议他保守治疗。家属听闻市中心医院肝胆外一科技术精湛,便辗转前来就医。张成主任团队了解了李某的情况后,组织多学科专家开展疑难病例讨论,通过实施ERCP手术缓解了李某的胆道炎症,在之后的近一年时间里,又为李某进行了2次手术,李某最终痊愈出院。

2022年的一个早晨,肝胆外二科主任马富平在门诊接诊了一名他曾为其做过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术后患者一直按时化疗复查,恢复得很好。此次前来是因为发现了胆总管结石,由于之前做过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整个消化道全部重建,腹腔内的器官早已换了位置,手术取出结石的难度也相应增加,患者坦言多家医院都给出了保守治疗的建议。但由于结石“作祟”,严重干扰了他的日常生活,于是再一次将希望寄予肝胆外二科。马富平主任团队通过对腹腔三维重建,找出了最优方案,历经三个小时顺利完成取石手术,术后不足一周时间,患者的疼痛感便完全消失。“医德高尚暖人心 医术精湛传四方”病区里鲜红烫金的锦旗,亦是患者对肝胆二科医护团队最大的褒奖。

一路走来,这支肝胆领域内的“精兵强将”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敦本务实、兢兢业业,不断突破技术难点,创造了一项项不凡的业绩。纵观当下,肝胆外科立足发展前沿,微创化、智能化成为学科发展主旋律。面临新一轮的发展机遇,矢志不渝的市中心医院肝胆外科必将再筑医学高峰,造福更多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