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荞麦 大产业
本报记者 第五雪
荞麦花开,蜂蝶自来。
5月24日,第二届淳化荞面饸饹制作技艺比赛如约而至,现场100名选手“摩拳擦掌”充分准备。
陕西荞乡遇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王鹏斌正在熟悉场地,查看饸饹机床,忙得不可开交。
“去年我们获得了铂金奖,今年也要好好准备,争取来个‘两连冠’!”王鹏斌说。
近年来,淳化县坚持把荞麦产业作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首位产业,成立荞麦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出台荞麦产业发展扶持办法,列支2000万元扶持荞麦种植、加工、销售、餐饮等全产业链发展,推动“科技+政策”双赋能、“外引+内培”双发力、“线上+线下”双推进,全力打造荞麦全产业链。
饸饹“出圈”,带动电商“出道”
“闻着飘香,吃着鲜香,老铁们,入口筋道的荞面饸饹来一包。”
“铁王镇产瑞雪,九分甜一分酸,好吃忘不了……”
“喝山泉水,吃中草药,产有机蛋,家人们,这是我们‘汉方有机鲜鸡蛋’的农残检测报告……”
主播们卖力吆喝,直播间人气“爆棚”。
第二届荞面饸饹文化旅游节上,苹果、圣女果、核桃油、羊肚菌、槐花蜜、荞面饸饹等当地农副土特产品琳琅满目,令游人目不暇接,也搭乘“互联网”,飞往全国各地。
“官庄镇是淳化县苹果优生区,卖相好、品质佳,现在运用荞麦产业的网上销售渠道补全产业链,我们迎来了苹果产业的‘春天’”,淳化县官庄镇镇长梁健表示。
淳化县精心擦亮“淳化荞麦”这一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品牌,“淳荞美”“荞乡遇”“荞花郎”等荞麦品牌相继涌现、“争奇斗艳”,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经营、市场化营销的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荞麦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规模“从小到大”、品牌“从无到有”、链条“从短到长”,借力愈发完善的网上销售渠道,当地农副土特产品也“成功出道”。
文旅融合 荞麦“身价”倍增
“荞麦花海很漂亮!一直吃荞麦,都没见过荞麦花,这次在淳化终于看见了。”来自铜川游客石玉梅和朋友李俊梅在石桥镇咀头村荞麦花海拍照打卡,她激动地说。
其实,淳化荞面饸饹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相传公元前96年,汉武帝刘彻携钩弋夫人赵婕妤出巡到甘泉宫,曾经品尝并赐御宴,由此淳化荞面饸饹声名远播。
2008年,“淳化荞面饸饹”列入淳化县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年“淳化荞面饸饹”制作工艺被列入咸阳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9年,“淳化荞面饸饹”制作工艺及技术规程被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布为陕西地方标准。
2010年,“淳化荞面饸饹”由淳化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申报注册为地理标志集体商标。
历经两千多年的传承和发展,淳化荞面饸饹已成为一张富有地域特色的靓丽名片。
如今,该县荞麦种植面积达到4万亩,“地中有花、花中呈景”的荞麦花海在淳化随处可见,依托荞面饸饹文化旅游节,淳化县精心推出红色记忆传承游、历史文化研学游、生态田园体验游三条特色旅游线路,“五一”小长假期间,共接待游客12.61万人,综合收入5672.15万元,走出了一条荞麦“身价”增值之路。
荞花盛开 结出产业“硕果”
“免费品尝!大家来尝尝我们这个荞麦馒头!”淳化啧啧棒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徐冬热情地邀请游客试吃。
“馒头好吃松软,老伴儿给咱也买点儿!”泾阳游客王保思腾出手来,拿起小块馒头,试吃后点赞道。“荞麦产品多得很!荞面馒头、荞麦肉夹馍、苦荞片、荞面饼干、荞麦饮品……让人大开眼界!”
荞面产品创新推出,荞麦产业遍地开花。
淳化荞面饸饹门店已经发展到1300多家,其中西安300家以上,咸阳400多家,县域周边200多家,形成了以“荞乡遇” “卜家乡村”“南八北五”武震饸饹等为代表的淳化荞面饸饹餐饮产品品牌,荞面饸饹餐饮年营业额在4亿元以上,“淳化荞面饸饹”的品牌影响力和社会知名度持续提升。
“中国·淳化荞麦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暨第二届荞面饸饹文化旅游节开幕式上,淳化荞面饸饹品牌战略实施和区域公用品牌发布,标志着淳化荞麦产业已经迈向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的新阶段,有国家燕麦荞麦产业技术体系、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专家机构的大力支持,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推动淳化荞面饸饹品牌走出陕西、走向全国,打造成为乡村振兴特色产业、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首位产业。”淳化县县长张乔表示。